今天休假在家,整理思绪,好好回顾一下我的2023这一年。
其实年终总结的构思早就有了,但还是抽空回顾了下近两年自己写的年终总结,发现之前更多是关于工作和生活的体悟,总体上还是挺积极的。今年就不太一样了,总有一些负能量和悲观的情绪始终萦绕心头,需要很努力,才能对抗这些负面情绪。
工作
始终绕不开的话题,作为打工人,工作占据我们绝大部分时间。每天按部就班,被动加班,还要经受各种“PUA”,这就是现实中的社畜真实写照吧。今年我对工作有了新的理解,或者对经营和管理有了新的看法,虽然自己从来就只是一个一线打工仔而已。
目前所在的这家公司(我称之为“贵司”),应该是我呆过公司中最令人印象深度的,就简单地列举几点:
入职当天发现公司没有饮水机(大概半年后才有);
入职一个月之内,公司先后开除了两人,均因为在客户现场的“误操作”;
工作以来呆过的公司中,开会最频繁、开会时间最长的公司;
管理层绝大部分来自于福报厂或者在福报厂呆过;
其实我并没想到,这里的开发者体验,甚至不如我14年呆过那家创业公司,要知道,那可能10年前啊。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我理解的开发者体验:
网络:没有稳定的网络如何办公;
测试环境:公司自己买的云厂商退役主机虚拟化;
管理:只要“结果”,不参与、也不看过程;
这两者的糟糕状况衍生出更为糟糕的业务逻辑和设计,我真的很难想像这是大厂出来的人牵头搞出来的东西,这进一步证实了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
你以为的高大上,其实都是草台班子
所谓大厂崇拜,大可不必,但,不能以偏概全,大厂里,还是有厉害的人,比如我喜欢的云风、章文崇这些大牛,非常低调,鲜少抛头露面。
吐槽贵司似乎总有着一些道德上的约束,但我今年的负面情绪几乎全部来自于贵司的工作体验。但是真的没有办法,虽然见识能力在最佳状态,奈何年经大了,没有大厂光环,没有双一流的光环,没有拿的出手的github项目光环……只能自嘲,没有光环挺好,倒是挺符合我的个性。
既然没有选择,那就试着理解它吧。前半年我非常克制,既不想屎上雕花,也不想在别人做的事情上指指点点,力图保持灵台一丝清明,多少有点格格不入了。但是,拿着工资,总得有点产出,于是,尽可能地“铲屎”,还得不影响别人的工作和进度,讲真,有一些难度的。这半年,我试着推进我的轻量化策略,铲除不必要的代码,铲除不必要的服务,也算是小有所成。这期间,为了拿出更好的方案,读了很多文档,做过挺多调研,若是笔力再勤勉一些,是可以多写几篇的。
从吐槽,到理解,我并没有真正成为这其中的一员。这里,几乎全是《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中的反面案例,实在是很难让我产生认同感,但并不影响我在这里谋生,是的,只是谋生而已。
好,吐槽到此为止,说多了,就成碎碎念了,就此打住。聊点别的
远方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我的心灵,就长期在路上。犹记得在成都时,当时网络思潮的影响,觉得外国好,总想着出国去,彼时既没实力,也没行动力。这两年,大龄程序员这个群体。在国内是受歧视的,到了这个年龄,我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听说国外不对大龄一线较为友好,我又萌生了出国工作的念头,可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我能去哪呢?
新加坡:很喜欢的一个地方,至今还没去过,基本没有语言障碍,但是居住成本太吓人了
日本:工资水平跟国内相当,可能略有不如,但求一个心安,工作生活平衡
欧美:这哑巴英语,基本无可有。
远方就像一个梦一样,虚幻而美好。当年想去新加坡,还是受了CMGS的影响,现在想来,真的很佩服他,在金山、豆瓣呆过,回老家芒果台准备养老,去东南来旅游,“顺带”去坡县面试,然后进入了初创的虾皮厂(应该是在2018年),拿到PR,在坡县买房,虽然从虾皮厂离开时,一地鸡毛,但套现也算是在高点了。每一步,现在看来都恰到好处,去坡县的时机:那时,去新加坡工作还没那么热,可以说是一片蓝海;拿PR,那时新加坡审批政策还没那么严;从虾皮厂离开时,股份虽说不是最高点,但也算是高位了吧;假期各种跨国旅游……看到别人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祝福,没有嫉妒。偶然得知他竟与我同岁时,还是有一些小小的羞愧的。
远方是什么?是一个希望吧,一个可能达不到的地方,但并不妨碍你去追逐内心的美好。
Hope is a good thing
读书
读书,给我了许多慰藉,给心灵打开了一扇窗。
《大医·破晓篇》: 马亲王的文笔就没让人失望过,摘抄我最喜欢的一段
你不去关心时局,时局也会来关心里
《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我宣布,DHH已经成为我的偶像了
比别人更努力,就能出类拔萃?你可以比别人工作得更努力、时间更长——能做出这种假设,就说明你高看了自己的努力程度,低估了别人的付出。你干了1001小时,别人干了1000小时,这对你的输赢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更糟的是,管理层赞扬这样的员工,认为他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为他们始终待命,随叫随到,永远在工作。这是对职业道德的严重曲解,同时也是“工作过度”的典型案例
《长安的荔枝》:我是马亲王的粉丝无疑了。看看今年这混乱的世界秩序,我对文中的这一句有了新的理解
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我在北京送快递》: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大多数人都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而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很庆幸我注意这一点,并试着去改变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如今我不会再为自己和别人的差异感到惶恐不安,相反,我珍视自己的个性。虽然我仍然很无知和胆怯,但在这之下多了一份坚持和信心。
十年前,自己还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自卑、从众、讨好型人格,普普通通,没有棱角,然而,工作这么多年之后,自己似乎生出了棱角和个性,虽然还是很普通,恐怕我的家人都不一定能理解我的这种变化,我愿称之为人格独立。
《楚汉双雄》有意思的历史注解,给了我很多启发
见识这东西,其实说到底,就是在大量的理论和实际结合与融会贯通后,明白了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
有多少人把经验当见识呢?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今天回顾这句,我想到了俞敏洪,他足以担得起猛士之名
最牛的自知之明,就是因地制宜的“拿来主议”!
某种程度上,我在实践这种“自知之明”
家庭
这个月初一天晚上,老妈在家上厕所时跌倒,因为她本身流感症状严重,影响了胃口,身体特别虚弱,甚至于厕所门都打不开,我当时慌了,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想破门而入,又担心对破门时砸到老妈,情急之下,想到了小房间的窗户跟厕所的窗户很近,于是尝试了一下,还好当时厕所的窗户没有锁,我顺利进入了厕所,因为她身体太虚弱,晕车,她又不愿意去医院,无奈之下,当晚我跟老妈睡一起,晚上时不时摸摸她的手……
那天晚上想了很多,如果因为我没有及时送医院让老妈出事,不敢想像。好在她身体逐渐恢复了,也明白了老妈是真的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只是我忽视这一点太久太久了。原来我作为一个自私的人这么久而不自知,庆幸的是,未来,还有时间补救的。
在这情绪悲观的一年,我才发现,原来家里人一直在给我兜底,老妈帮忙带孩子,女魔头除了工作还得操心家务事,就我相对自由散漫一些,但也无什成就,实在实在汗颜无地。原来我被这么多人默默需要着,这种被需要,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沉重,反而让人感觉到温暖。
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工作从来都不是全部,也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有话话怎么说来着:你加班加点,老板终于开上了保时捷,虽不完全赞同,但打工人与老板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命运共同体,甚至不一定是利益共同体,承担的风险也不一样。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打工人不应该被PUA,也一定一定不能自我感动式地PUA。有这时间,不如多一些注意力在家庭、朋友身上,你会收获心灵的踏实。
团队
未来会怎么样,谁也无法预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打生?谋生而已,不要入戏太深;事业?独立开发者也好,创业也好,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只有打破”但是“,才能赢得那可能的1%的机会。我在传统的就业市场和渠道上,已无机会了,既伤感又无奈,终究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才能多一分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
今年,偶然获得了一些leadership,或许,我不一定是一个好leader,但长期身居一线的经历,屁股始终在坐在打工人这边的,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打工人。舔? 向上管理,至少目前是没可能的。曾幻想过,打造一个one for all, all for one的团队,去创业一番事业,最好的机会是在前司,但是基层要做这件事太难了。要在本职之外营造这样的氛围,兼顾各主的利益,还要,对抗人性,距离这个段位,差距不小。
未来
罗翔老师如是说:
我们95%的事情可能是自己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动那95%你无法决定的事情,凡事尽力而为,但同时要接受命运的一切安排。个体太过于渺小,我们接受命运的安排,同时我们尽力而为。
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也从来决定不了,凡事尽力而为。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来走,不要人云亦云。
以一本书名结束今年的总结吧
Skin in the Game
ps: 从来没有人强制要求我写年终总结的,早些年那是跟风,可最近几年,逐渐形成了习惯。还是老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年365天,每天不重样,就算记流水帐,也有365页了吧,可到年底了,想写的,有记忆点的,也就寥寥数千字而已。要不然怎么叫总结呢,实在是很庆幸自己养成了这个好习惯。